中文 | EN

位置: 首页--新闻活动--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健康报》刊发中心专家评论:医疗卫生强基工程需协同谋划推进

   时间:2025-03-27        文章来源:健康战略与服务体系研究部

2024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20253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就医疗卫生强基工程的内容与目标给出清晰解答。

医疗卫生强基工程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强基工程是实现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重要和必要手段,是实现全民健康的基础。第二,强基工程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的取向高度一致,是报告提出的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卫生健康领域中的实施对象。第三,强基工程将进一步系统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健康守门人制度的完善。

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主要是从基层、基础和基本三个方面进行谋划。因此,要深刻领会强基层、固基础、保基本的内涵。

进一步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强基层根据《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测指标体系(2024版)》中紧密型、同质化、促分工、提效能和保健康的要求,应研究制定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协同共享的具体措施,实现县域医疗卫生机构间服务和管理一体化运作;重点关注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心电诊断等资源共享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质量和群众的获得感。

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做好固基础硬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化支持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三个重点。首先,按照填平补齐和系统升级的原则,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其次,从数量、结构、质量和激励四个维度,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明确二级、三级医院下沉人员的资质、时间和激励约束机制,按照逐级帮扶的要求,积极推动人员下沉。最后,加强基层信息化能力、普及人工智能辅助技术应用,赋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其医疗服务能力。

进一步优化服务内容和质量,促进保基本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再提高5元,达到人均99元,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化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在优化服务内容与提升服务频次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对不同类别人群的服务针对性,提高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服务频次、便捷性和体验感;在保障服务质量方面,应加强基层慢性病一体化门诊、转诊会诊中心等的建设,将疾病的筛查评估干预治疗康复各个服务环节有机融合,促进患者与医务人员协同开展以结果为导向的慢性病管理。

强基工程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抓手,需多部门协同谋划推进。具体如下:

因地制宜谋划推进。地方党委、政府与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强基工程的研究和谋划,因地制宜、分层分类进行资源配置与任务部署,制定当地强基工程的具体内容与实施路径。

多部门协同联动。落实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协作会商机制,创新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健全医保和财政对基层支持和投入的增长机制;以县域医疗卫生人才一体化配置和管理为抓手,创新人才引进与使用机制;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完善基层卫生人才收入和待遇保障机制。

加强监测评价与技术指导。系统谋划强基工程的实施路径与评价体系,并整体推进相关工作。在国家和地方层面,根据强基工程的实施内容,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增强评估分析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实现以评价促发展的正向反馈。

作者:张艳春 孙强


来源:《健康报》

分享到:
顶部

Copyright 2019  www.nhei.cn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2007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9号五栋大楼B3座3-4层      电话:86-010-88385597      传真:86-010-88385597

微信公众号